發佈:明華居士
藥師真言唱誦
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莎訶。

某師:
祈請師父開示稱念藥師咒的功德,以便大家更有信心持誦藥師真言。阿彌陀佛。

慈法法師:
我們用比較平白的話,來談這個念誦。我們現在念誦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心咒,一個音聲,比較多的念法呢,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幾類,大家可以來類比自己的念誦方式。

一類是嘴念,妄想不斷,自己會嘴巴在念,心裏在打著妄想,妄想不知不覺地就會跑很遠很遠,甚至感覺到這個念佛沒有意思,念真言沒有意思,口與心念不相應的一種念法。這種念法,稱為散念也好,口念心不念也好,這種菩薩比較多一些,這個效果可想而知的。它會結一個緣,結一個嘴上的緣,三業中口業在念著諸佛的甚深功德願望,就是說,願一切眾生如佛無異,身相光明,自在威德,利世無礙,行化無礙。我們口上念著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或者說是真言,但心裏想的可能是另外的東西了。自己平時的見聞覺知,一種回憶,或者說一種釋放。這是一種念法。這樣的念法,它的功德利益就在於口業上結一個善緣,在自己的潛意識中也可能會留下一個自己打七持咒的這樣一個痕跡。那要是比諸世俗的人呢——口業造惡業,心業造惡業的人呢——那是有不可思議的功德的。

再一類人呢,是心也在念,口也在念,這個心念呢,可能會想種種佛的功德,憶念藥師佛的願望啊。我們憶念佛的願望,這十二大願中,不管哪一個願望,我們都會看到,藥師琉璃光如來世尊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唯一目的就是令種種有情來成就菩提,成就像他一樣的菩提,身相光明,照耀無量無邊的世界,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影暢表裏,燦爛於世間,令一切眾生得到這樣的功德,這是一個願望。那像有人說缺衣食,乃至說缺戒,求官求財,求男女,身心健康等等,那他都能答應你,給你帶來有利益的、善巧的法則,或者說結果?實際從因果上是絕對說得通的。我們回向他的願望,來稱念他的名號,就是順願來念佛,就是憶佛念佛,口上稱念佛的心咒,心念中維繫著佛的這種大願功德,這樣念呢,其利益呢,唯佛與佛能知。也可能是你不能圓滿地親證這樣的功德,也可能你有瞬間的疑惑,好比說有人說求男女得男女,求官位得官位,求衣物得衣物,那我求身體健康,轉女成男,我怎麼看不見呢?他就會有疑慮。哪怕是有疑慮的,順著這個願望念,他就不斷地在消除你的疑慮,使你的性德坦露。所以我們一般的發這個願的實質的力量,從我們可思議的因果中觀察不到。

所以第三種念呢,就要順性來念了。所謂性者,我們都知道,佛性也好,自性也好,本性也好,說法不一。佛陀給我們留下一個最珍貴的教誨,他用他的一生,或者說諸佛如來出世,都用他們的生命的作為,來昭示著這個真理。這個真理不是造就出來的,是佛在沒有成佛之前如實地安住在世間,只是說諸佛如來把它證實,完整地親證了這種真理與事實,就是諸佛無我,或者說法無自性的實相印,也就是我們講的本質。我們一旦認知了這種空性不可得,無自性的本質,那我們就知道,阿彌陀佛也好,藥師佛也好,諸佛如來所發的大願,藥師佛十二大願,你讀每一個願你都感覺到是真實的,它是從真實義、順性義、究竟義上來如實地表達的一種真實心願,大悲大智的心願,而不是我們思維業報的心願,或者說我們通過染著思維、取捨思維這種對比、對立建立起來的誓願。這樣的誓願呢,我們就會多有疑慮。那我們順性來念,以無得所失、無所對待的心智來念藥師佛的真言,或者來稱念他的誓願,我們就會體會到他願願都是真實的、究竟的,是慈悲的。何以故呢?他從性空的這種本質中表達出來,他美好的、真正的、善願的、出世的唯一的願望就是利世,沒有自私的東西。他說「設我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光明照耀無量無邊無數世界」,實際光明照耀無量世界幹什麼呢?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幹什麼呢?令一切眾生與我無異!他每一個願都是遵循著一個利益世間而成就的這樣一個法則——不為自求,所以在人我法三個因緣上,他是不留這種所謂的我執與法執,於佈施者、於佈施的物、佈施的對象,他是不在這殘留的。所以以性空的善巧,以無染的善巧來觀察世間有情之所需,發此大願,以利有情故而成就菩提。

很多人在這個地方可能是不太容易理解,那曇鸞法師舉了一個例子,說諸佛如來呢,就像要把一切眾生的煩惱心,我們積攢的煩惱業,就像柴一樣,要把它點燃起來,怎麼辦呢?先要點燃自己。他在點燃這個大的業力的心柴的時間呢,他自己要先燃燒,自己燃盡了,已經成菩提了,其他的也在燃燒。那麼諸佛如來他順性的回施利益一切世間有情,就是不求任何的回報,就是為了利世,所以無畏於利世,無染於利世,就是真誠心利世與深心利世。知道無一個眾生可度,何以故呢?無一個眾生實有眾生,只是眾生妄想執著而產生種種法界,因為執著而相續故,產生這種法界的差別,實在無一法可得,但是就因為有情的迷失的這種我的執著與法的執著造成了不同的法界,諸佛如來出世證得了這個無自性性,空性,順著空性發出如實的願望,饒益這些一切執著於人、執著於法的有情,回施他們究竟的菩提,究竟的利益。這是真實不虛的。

所以藥師如來所發的大願呢,是從究竟義上來發的,那我們要是不從究竟義上,求男女得男女這世尊也太沒意思了,求官位得官位也太迎合世俗了,求飲食得飲食的——不是。世尊是順性,先以眾生之需求為表達,令其入佛智,乃至菩提。那這樣呢,我們就從我們自心,想消除自心疑慮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順性地來稱念彌陀的甚深的願力,來觀察到自性,通過他的願力觀察到自性,通過自性觀察到願力的真實與究竟。

因為我們一般的有情發的願呢,是滿足我們個人的心地的需求,習氣的需求。諸佛如來完全是順應眾生的需求予以究竟的教誨。這樣呢,不是功德的問題了,這樣沒有功德了。其利益呢,廣大無邊,不可以功德稱頌了。所以,如是功德勝利,唯佛與佛能知,乃至說像《藥師經》講,一生補處菩薩能了知,一切其他有情是不能了知的。為什麼呢?這不是言語、意識所能表達的,唯有親證這種功德。那我們沒有親證怎麼辦呢?順應佛陀順性的這種願力或者誓願力、這個真言,我們來稱誦。這個真言呢,就是他的最衷心的願望。就像把十二大願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諦莎訶」。那麼藥師七佛,每一個如來所發的願全部集中起來,也沒有出這一個真言的內容。那我們念這一句呢,能完全地表達諸佛如來順性的願望,真實的功德,絲毫不虧欠的,就是一絲都不虧欠。

我沒來之前,有一個學佛的博士,給我提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他說阿彌陀佛這個教法中,用哪一句話,哪一個東西,哪一個因緣來表達他的實相的利益呢?是名號嗎?是願望嗎?是他的妙色身相嗎?是他的國土嗎?我回答得也比較簡單,我說在一切處時皆是實相!為什麼呢?我們可以有兩種方法來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究竟的安樂:一個是回歸於實相,一個是運用實相。運用實相就是一切時處無對無待,究竟安穩;再有就是回歸,你在每一個業力現緣生起的時間呢,你要知道回歸,你要知道不可得性,幻化性,無常性,你要了知它,要如實地觀察與運用,開始呢可能跟你有距離,但逐漸你會貼切地去感知到這個實相的安樂與究竟的功德與利益。因為我們這個心呢,我們一般人談的心是浮躁的心、變異的心,是自己的所知心、業習心,見聞覺知所認知的東西,這個心是安不住的。這個心若覺悟它是可以回歸到安心的,了知它的本質,即下可以安心。要不然你想在這裏面找出來另外一個安心的東西,那是不可得的。

那我們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甚深的功德心咒,也就是他的甚深的誓願,若顯說密說都可以說的一個誓願,集中的表現於「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諦莎訶」,這樣一個短淺的語言上,實際它就是實相,它就是印契,它可以印契一切本來都是實相,它可以印契大地山河就是法王身,它可以印契你的一切身口意作為本性圓滿,它可以印契,它可以昭示,它可以權顯。這個地方的功德是贊莫能盡的,用語言是沒法贊盡的,無量眾生各以舌根,各以語言,來盡未來際讚歎也是讚歎不盡的。若是親證者知,運用者知,諸佛如來知。

那你說我們來打七是為了功德嗎?要是為了功德,那我們順著藥師佛的願望來審思觀察;要不是為了功德,純粹是為了讚美與感恩,那就順性來念,不為得失,只為利世故。藥師佛如何作為我也如何作為,藥師佛的功德,我全體融入此功德,不再造作,不再對待,只是唯一的讚美與隨順,那你就能全體感覺到藥師佛的功德究竟是什麼,你的身心作為就可以融入到藥師佛的這種不可思議的、影暢表裏的無量無邊的光芒,照耀著一切幽冥苦難的眾生,使一切不滿足的眾生得到滿足,得到安樂,得到解脫。這個角度諸位菩薩可以去思維觀察。

那這三種念中呢,我們大部分人都會經歷過這種嘴念心不念的狀態,這個沒問題的,這個很正常,但有一點你要知道,你在這裏面的實踐是很珍貴的,這一個月一晃就過去了,你一出這個門——就像安居一樣,你一出這個安居的時間,沒機會了,很多機會都沒了,你不造業也造業去了,你不迷失也迷失去了,你不習慣也習慣去了。那我們打七的這個時間是很珍貴的,實際每個時間都很珍貴,但這個地方它會集中地表現著一種共修的難得,專一的難得,於一個特殊環境的難得與稀有,它會給你帶來一個不共的加持,就是我們於殿堂外的人都有不共的加持,我們的身心會受到不共的加持與喚醒力,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我是有感受的。我在外面有事情跟他們談,聽到大家念,我自己第一天聽和今天聽完全是不一樣的。第一天聽心裏就有點緊張,今天就鬆弛了,有鬆弛的感受,那也可能一星期以後你自己就會感覺到什麼叫鬆弛,什麼叫隨順佛陀的願望,什麼樣的力量會產生在你的身心世界,或者說會產生在我們與佛陀相應的這種身心世界。因為這個空間像結界一樣,我們都知道,這個茶杯可以裝水的,但我們把茶水倒在手掌上就不行,倒到布上不行,倒到非容器上都是不行的,那是為什麼呢?那這個房子也像一個容器一樣,它可以把我們的修持的法益集中的表現出來,像一個杯子一樣,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個明確的安穩相,一個如實的利益。十分難得,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因為他們有事情,我本來說是打七啊,跟大家一起念一念,有事情,不去又不行,因為是寺廟的事情,我想一想呢,也不能怨什麼,只是感覺到自己的業緣跟大家有一點差異,不能說好壞,但是為了大家能更好地打七,我感覺該做的事情,像現在也有很多出家師父,也在外圍為我們這個打七服務,這個也是很正常的,那我們打七的人就安安心,儘量地在第一種念法上呢警覺自己,不要辜負自己的時間,那起碼說呢,我心念——我口念,我心裏能憶念佛陀的功德,或者說,能儘量地跟這一句真言相應,有雜念了不用去壓抑它,你觀察觀察它,它也就消失了,也不用去怕它,也不去用埋怨它,只是說在這個地方越鬆弛越好,它也就慢慢的,你也就習慣它了。那來一個(妄念),等於說你來接受一個藥師佛的教誨,你來接受藥師佛的攝受,這樣呢,讓它一個一個來,慢慢地,也可能我們的心,我們的妄想紛飛的心,就會休息下來,也可能心也念了,口也會念了,也可能真正地證到一個所謂的順性稱念的善巧與這種究竟安心的機會,那在於我們每一個打七的菩薩們自己的這種善觀察,善引導。所以從這三個角度提醒大家,就像某師講的,我們能比較好地深入地去實踐這個法則。

謝謝大家!

 (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86127.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凡 的頭像
    小凡

    與藥師佛有約

    小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