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阿蘭若
日期:2013-4-17 9:31:00
末法時期,眾生福薄慧淺,簡單易行的淨土法門最適合末法時期眾生的根性。印光大師說:宜將一切家事,並自己一個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作將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雜念。能如是者,壽若盡,則決定往生西方,超凡入聖。
清朝玉琳國師也曾說:大凡修持,須量己量法,直心直行。誠能厭惡三界,堅志往生,則專依《阿彌陀經》,收攝六根,淨念相繼;所謂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決定往生。
淨土法門的殊勝不需贅述。法門無比殊勝亦無有疑問。但為何法門殊勝易行,淨土卻易往而無人?李炳南老居士曾說一萬個念佛人中能往生的不足二三。原因在於,淨土法門對眾生根器要求很嚴,必須做到決定放下,念佛功夫決定純熟,就算不能達到念佛三昧,也要達到一心不亂,功夫成片,才能往生,臨終有一念掛礙都會前功盡棄。
末法時期眾生貪瞋癡慢尤甚,貪戀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要做到通身放下,非常困難。有一老婦日夜念佛,敲著木魚,決意往生,家人不堪其擾,其孫某日在其身後假扮佛的聲音說:“我是阿彌陀佛,見你念佛懇切,今日特來接你往生極樂世界。”結果老婦大驚失色,說還沒打算走。可見,身心放下多困難。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沒有百分百的信心,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行。這是淨土法門的要求。
娑婆世界,末法時代的業障眾生,性格剛強,難調難伏,確實很難做到百分百深信切願。佛說:“業障不重,不來娑婆。”只有那些累世具足善根的高僧大德,才能真正看破、放下,才會毫不猶豫地說去就去,原因在於他們有百分百的出離心呀!此世眾生有能真正看破、放下了的嗎?很少!不僅不能放下,很多人根本不信前生來世,也不信因果,所以敢胡作非為,造作罪業也無所謂。稍有點善根的,知道行點善事,很多人卻只求“今生過得舒服就行。”至於來生,很多人不相信有來生,至於死後去向更是根本無所謂。
不過釋迦牟尼佛很慈悲,他智慧無礙,早就預知娑婆眾生,貪念於三宅火坑,不肯出離!於是他就觀機逗教,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說了另一個法門,就是藥師法門。玉琳國師曾經說:“往生淨土未深信切願,而仍然心念娑婆,不妨先修藥師法門。”《藥師經》雲:“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由此可見,佛陀是何等慈悲!眾生怎樣愚癡悖逆,他都不捨!修學藥師法門是何等殊勝!
藥師法門的殊勝不僅如此,它還能滿足眾生現世得安樂,求富貴,得健康的願望,將來得究竟解脫樂。修藥師法門,可得富貴健康和相貌莊嚴,這都是吸引末法眾生的。因此,近代很多高僧大德都極力倡導藥師法門,像弘一大師、太虛大師、印順和尚和星雲大師等都倡導藥師法門,倡導建立“人間佛教”。
淨土法門注重人死後的去向,西方教主阿彌陀佛,教法注重超渡亡者,死後往生淨土,不注重世間的享樂,要愈捨愈好。而藥師法門更契合當代眾生的根性,不僅在世得富足安樂的果報,往生時想往東方就往東方,想往西方就往西方。
藥師法門教人現在修諸善行,現生即得好處,注重現世的利益,不重生前,也不顧死後。就像我國傳統思想中的代表孔子所謂:“不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這種精神,雖然只重視現實教育,可是與藥師如來的救濟現生眾生疾苦的願行,卻很接近。所以能在中國提倡藥師法門,化導一般深著“現世樂”的人民,“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實不失為方便適時應機的一種權宜作略,與彌陀法門接引另一類淨土機宜,正是互相輝映,相得益彰,殊途同歸,皆登覺岸。
玉琳國師建議那些雖然“身修淨土”但卻“心戀娑婆”,無法放下生活擔子,對於世間的功名富貴還不能不希求的修行人,既不願在飲食男女中墮落卻又不能放棄責任義務的人,不妨修持“藥師願海”,則得以“於一切成就處,直至菩提,永無退轉”,兩全其美。時至今日,這仍然是許多現代學佛、念佛人的願望。值得注意的是,國師教我們修持“藥師願海”,沒有叫我們三心兩意忽東忽西,轉求東方淨土。至於求生何處,宜任其自然,即昔日求生極樂或求生兜率者,亦可發心誦《藥師經》並持名號,而於本願無違。因經中謂求生極樂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又東晉譯本雲: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見彌勒者,亦當禮敬藥師琉璃光佛。如是則范圍甚廣,可以群機並育矣。
正所謂“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即是樣樣都要,事事都求如願以償。玉琳國師詩句引用此典故,意謂若能讀誦《藥師經》,依照經文修行,乘著如來的功德法船,人間富貴確實可以求得,卻又不會在福報中迷惑墮落,忘了修行。因此佛在《藥師經》中的教誨,確實值得末法時期眾生注意、學習。
轉貼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5/149538.html
- Apr 21 Sun 2013 23:05
無限慈悲的藥師法門(轉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