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8 13:55:3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9e6aad0100rl6v.html


原文地址:兩岸科學家雙盲實驗發現藥師佛淨土真實存在


作者:湖心亭看雪客


特別提示:
本文視頻是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對一天神附體者進行的雙盲實驗的成果彙報,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不僅有藥師佛淨土,還有彌勒佛淨土(但無法進入阿彌陀佛淨土),還有其他許多領域,比如對未來的預測,本文標題只是其中一個成果。本文視頻的鏈結曾在本博之前發佈的文章《震撼:台大校長科學實驗證明佛、神、靈界的確存在》中推薦過,但由於當時只是推薦了鏈結,導致觀者寥寥,故在此完整轉發視頻。


 


附注:雙盲實驗介紹


    盲實驗方法用於防止研究結果被安慰劑效應( placebo effect)或者觀察者偏愛(observer bias)影響。在實驗中使一個人盲就是不告知他實驗過程的資訊。按照使參與者盲的程度,這種實驗被分為單盲(Single-blind),雙盲(double-blind),三盲(triple-blind)實驗。


 


盲在實驗中是一種基本的工具,用以在實驗中排除參與者的有意識的或者下意識的個人偏愛。比如,在非盲實驗中檢驗受試者對不同品牌食品的偏愛,受試者往往選擇他們偏愛的食品,但是在盲實驗中,即品牌不能被辨認的情況下,受試者可以真正排除個人品牌偏好而進行實驗。


 


最早意識盲試驗在科學研究中的的價值的人應該是克勞狄伯納德( Claude Bernard),他建議任何科學實驗參與者必須被分為兩類:(1)設計實驗的理論家和(2)沒有相關知識,因此也不會在觀測結果中添加個人對理論的理解的觀測者。這種對科學實驗的認識與當時流行的啟蒙時代的那種認為“科學觀測只有由那些在受過良好教育的和對實驗完全瞭解的科學家進行才能產生可觀的結果”的觀點大相徑庭。


 


單盲實驗指的是這種實驗:在實驗中可能引起個人偏好或者使實驗結果發生偏差的資訊不向實驗的參與者(participant)提供,而實驗的實驗者(experimenter)卻完全掌握關於實驗的所有資訊。


 


在單盲實驗中,實驗參與者不知道他們是屬於被試組(test subjects)還是屬於實驗控制組(experimental control groups)。單盲實驗一般以下這情況:
(1)
實驗者知道實驗的全部資訊,並且(2)實驗者不會在自己知道所有試驗情況下對實驗結果產生偏差,因此沒有必要使實驗者盲。但是,可能的風險是實驗的參與者在與觀察者交流後受到他們的影響,即實驗者自己的偏好被傳遞給了參與者造成實驗的偏差。單盲實驗在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研究中具有風險,因為實驗者對結果的預期可能會有意識或者下意識地影響參與者而造成偏差。


 


雙盲實驗是一種更加嚴格的實驗方法,通常使用於人文科學(human subjects),旨在消除可能出現在實驗者和參與者意識當中的主觀偏差(subjective bias)和個人偏好(personal preferenes)。在大多數情況下,雙盲實驗要求達到非常高的科學嚴格程度。


 


在雙盲實驗中,實驗者和參與者都不知道哪些參與者屬於控制組(control group)哪些屬於實驗組(experimental group)。只有在所有資料被記錄完畢之後(在有些情況下是分析完畢之後),實驗者才能知道那些參與者是哪些組的。採用雙盲實驗是為了要減少偏見(prejudices)和無意識地暗示(unintentional physical cues)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對於被試者的隨機分配(Random assignment)到控制組或者實驗組的做法是雙盲實驗中至關重要的一部。確認哪些受試者屬於那些組的資訊交由第三方保管,並且在研究結束之前不能告知研究者。

(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69518.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