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講因果而ㄧ般人都只知道:「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果」。然而善並不消滅惡,同樣惡也不消滅善。
 
既然如此那我們何必修善呢?
其實這就是重點了,因與果之間還有一個緣,
造善因能讓善緣親近,惡緣不生,則惡果就不會成熟。這就叫做斷緣。
 
同樣在藥師法門中講到,凡夫心與佛心,用佛心作主,那是走上成佛之道,凡夫心作主,那是走向三惡道。
 
「佛心」與「凡夫心」,是同一個心,一個錯用,一個覺用,所帶來的,是兩種不同的結果。所以如果能佛心作主,便與過去凡夫心造業牽纏,是絕然不相同的兩條路了。
 
「佛心作主」便走在光明的成佛道上了。
 
常聽老師開示,我們都有琉璃的佛心佛性,就在「當下這一念」。佛心凡夫心本來ㄧ體,念頭轉過來就是了。
 
大家覺得很難懂,其實並不難懂。不要把它想的太困難,我用ㄧ瓶裝了沙子與水的透明寶特瓶來比喻。
 
首先我們看到瓶中透澈的清水,這就好比是我們本來就俱有的琉璃般清淨透徹、無汙染的琉璃佛心佛性,人人本俱足的。
 
而當我們把瓶子搖動,水變得混濁,這好比我們用凡夫心在做事,盡是造罪。
 
而當我們把瓶子放好,這時水混濁,但是又有點透光,這好比我們聽聞,知道我們也有琉璃的佛心佛性,願意去學習承擔訓練,這時佛心已經在顯現了,這時我們是介於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其實這就已經是知道了,只是我們不敢肯定罷了。
 
過了ㄧ會,半混濁的水已經沉澱了,瓶中的水再度回復清淨透徹,這就是我們肯定承擔訓練佛心,就顯現出他原有的光明了。
 
所以我們如果要把佛心「業用」,就好比把水瓶拿起來搖晃,水就混濁,而我們就是業纏苦不完的黑暗人生。
 
如果我們放下凡夫心,轉依佛心,就如同水瓶靜止,很快水就回復清澈了,而我們就是光明吉祥的菩薩行者了。
 
其實這就佛門講的「煩惱即菩提、狂心歇,歇即菩提」。
 
所以琉璃佛心佛性,藥師佛要讓我們成佛,並不難懂。就看我們有沒有心、願意不願意了。
 
感謝大家
  琉璃光佛 ( 上集 )
---------------------------------------------------------------------------
上面提到的是因應初機行者而言,今天要再更深入說明。

 
當我們做到放下凡夫心轉依佛心,如同水瓶靜止,很快水就回復清澈了,這時雖說我們已經是光明吉祥的菩薩行者了。
 
但是離成佛還有一點點距離,因為這樣還是凡夫的光明菩薩,要到成佛菩提道上的菩薩,那就要了解煩惱性空、業性也是空、徹底把凡夫心,轉化訓練達到佛心100%的運用。
 
這如同把沉淨的水裡頭的沙子,徹底消除。這時不論你如何搖動都是清澈透亮的,而搖晃中間會有許多小水泡,這些就是轉依佛心100%後,那些業因都成了殊勝的菩提善緣、俱生智的無盡妙用了。
 
由佛心開發訓練達到圓滿,那就是直契諸佛法身在修了,這樣修就是走在菩提道上,速證菩提的大菩薩了。
  
感謝大家
  琉璃光佛 ( 下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